安心驗證
產地 | 雲林水林 |
---|---|
規格 | 每包 600 克 |
包裝 | 密封包裝。農友以環保回收紙箱出貨,一樣會密封完整,一起為地球努力! |
保存方法 | 避免高溫潮溼及陽光直接照射。開封後,請盡早食用或冷藏保存。 |
【水賊林】青仁生黑豆
- 售價 160NT.
有<100 人追蹤這項商品
商品屬性
產地 | 雲林水林 |
---|---|
規格 | 每包 600 克 |
包裝 | 密封包裝。農友以環保回收紙箱出貨,一樣會密封完整,一起為地球努力! |
保存方法 | 避免高溫潮溼及陽光直接照射。開封後,請盡早食用或冷藏保存。 |
備註 | 可煮豆漿、煮飯、焙炒、磨粉...安心又健康 |
商品描述
養生聖品 青仁黑豆
黑豆的營養價值甚高,除了優質蛋白質之外還包含了花青素及維生素 E ,是很好的抗氧化劑來源。另外其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,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幫助喔!
水賊林友善土地組合的核心價值必須使用無農藥、無化肥的栽種方式進行生產。讓大地從農藥化肥之中康復,還給土地本有的健康。也唯有健康的土地才能生產出健康的好食材。
大叔的友善夢──水賊林友善土地組合
水林鄉位於雲林縣西南方,地勢平坦,屬副熱帶季風氣候,盛產稻米、花生、蒜頭等作物。明朝末年,海上領袖顏思齊率領漢人登陸開墾,因此有「開臺第一庄」之稱。延續著這種冒險犯難開墾的海賊精神,由多位中年大叔用自己的方式開始一段農革命。
一隻鳥兒死掉的啟示
水賊林友善土地組合的發起人蔡得黃,人稱「蔡刀」,是一位總頂著頭巾、內斂卻充滿「漂泊」感的男子。從小在農鄉長大的他竟從未參與農事勞動,中年將事業告一段落,想回家種田,選擇水稻與洋桔梗花入手。他請舅舅指導栽種水稻,舅舅以慣行農法(以農藥化肥施作的農法)教他,某次,蔡刀在水田間發現少見鳥類,正想拿起鏡頭拍攝時,卻看見鳥兒的身體因沾到田水而動彈不得,隔天再去察看時,發現鳥兒已死在田邊...
找回田溝裡的泥鰍、青蛙
在從農過程中,蔡刀開始思考、反省慣行農法對於土地與自然環境的傷害。同時,他也開始嘗試無除草劑、無農藥、無化肥的友善耕種農法,試圖為傷痕累累的土地找到轉機。他說:「其實很簡單,小時候我們都可以在田邊水溝撈魚,抓泥鰍、青蛙,但現在孩子們都看不到了,我們只是希望這樣的場景可以被找回來。」於是,開始尋找理念契合的夥伴,在水林啟動了以友善土地與環境的方式,復耕稻米、黃豆、黑豆、玉米、地瓜等雜糧作物的計畫。
有效的農友合作組織 發揮團隊的功能
蔡刀與在地兩位農友,紀大哥及阿水伯,是水賊林友善土地組合的主要成員。核心價值:必須使用無農藥、無化肥的栽種方式進行生產,還給土地本有的健康。水林團隊農友各自有田地,也有共同承租的公田,他們會共同計劃生產,根據每年銷售狀況評估來年的栽種面積。通常第一期全數栽種水稻,第二期則轉種雜糧,一方面補充土壤肥力,二方面增加產品多元性,以利減低銷售瓶頸。在農忙時期,則以「換工」的方式彼此互助,降低雇工成本,也提升農友間的革命情感。水林團隊透過「共同生產」、「共同銷售」的方式去分散農民生產風險,降低生產成本,例如:共同採買農機具,分攤較少的費用,也能享受農機便利的好處;可以計劃生產,避免生產過剩;農友間的銷售不分你我,共同監督品質等等,將「團隊」的功能發揮出來,跳脫傳統單打獨鬥的模式。
無邊界組織 想辦法將友善的觀念推出去
水賊林友善土地組合除了是個中年大叔的團隊外,更是一個無邊界的流動型組織,他們不會限制「誰是」或「誰不是」水林團隊農友,反而與在地各方農友維持友好關係,理念相仿的農友間也可以互助換工,甚至互相協助銷售。這些友好的人際模式正是鄉里間必備的組織方法,不互斥,是相吸。慢慢的,累積起在地農友的信任感,友善土地的觀念推行起來更加事半功倍了。
北港第一家友善農產店鋪的出現 友善土地更紮根
蔡刀隨時思考著如何將友善土地的觀念推得更深、更在地化,恰巧北港街市上有一個朋友的閒置空間,水賊林團隊討論後決定開設農產店鋪──土香小舖。主販售雲林在地生產的友善或有機農產,由農民自行上架、定價,其中部分盈餘做為店鋪營運的公基金,店員則是農民輪班協助,透過直接與消費者面對面,推銷自己的農產品以及友善土地的理念。開幕(2015)至今一年多,已連結了雲林地區約三十位農友的加入,團結更多農友對友善土地的堅持,這股力量積少成多,漸漸在鄉村內紮根起來。
不追求檢驗報告 產地到餐桌的雙贏路線
對於蔡刀來說,比起參加有機認證,更重要的是對環境友善的落實,省下大筆檢驗費用,回饋在農產中,希望以更樸實親民的價格提供給消費者,並教育消費者不執迷於認證或檢驗的迷思。水賊林的每一位支持者,都是透過認同他們的理念及信任他們的栽培管理而消費,建立的互動關係更加穩固且長遠。
水賊林持續串連更多農友、教育更多的消費者,將友善土地、安心食材的理念散播出去,搭起產地與餐桌間的橋樑,當我們對食材來源越重視,越有助於提升飲食的品質。直接與農民購買農產,農友得到應有的報酬,消費者也可以安心享受食材,創造出雙贏。與此同時,善待餵養我們的土地,何樂不為呢?